9月22日上午,公司科学史系学术例会第95期举行,王程韡副教授报告了他最近的一个研究,题为《浪花朵朵:中国抗癌故事的历史图式》。

王程韡提到,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作为中国成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民间癌症康复机构,是研究中国疾病互助组织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囿于无法获得俱乐部以外的信息来源,对它的研究通常会陷入僵局。王程韡指出,跳出档案和口述史料主观性的方式是借助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寻找稳定的历史-图示。从而对俱乐部本身的研究非但不需要“向后看”,反而可以“向前看”。
本着这个思路,王程韡展示了中国“向癌症宣战”的起源及其发展,并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张秋菊、王德明等“抗癌明星”故事的讲述模式。王程韡认为,俱乐部的成功恰在于选择了这个为人们所熟知的模式——故事的主人公们必须能够成功地为时代精神代言,且身体力行地证明自己对社会有用。
王巍老师提出了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对材料进行重构的可能,吴国盛、胡翌霖等老师则建议加入东西方比较的视角。刘志达、冯溪歌、徐军、陈明路、李鸿宇、金凌、牛泽、黄宗贝等几位同学也分别从患者自身对癌症的认知、精神力量在疗愈中的重要性、稳定结构的要素还是关系本质,历史事实与历史讲述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与意义图示之间谁是第一性等问题表达了观点。针对上述问题和评论,王程韡给出了耐心、详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