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孙震做客社科大讲堂 讲解数据市场的演进逻辑

9月26日下午,永利官网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孙震做客社科大讲堂,在六教以“资本化vs.商品化——数据市场的演进逻辑”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解释了数据交易模式的现状与演进,并提出了支持商品化交易的可行机制。

主讲人孙震

讲座伊始,孙震指出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数据要素的交易和流通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为两种模式:资本化交易和商品化交易。资本化交易中,数据分发者与数据使用者通过某种形式的合约分享最终效益。商品化交易中,数据分发者将数据定价出售给使用者,此后不再参与数据使用产生的价值分配,使用者获得全部未来收益。两种模式的比较优势和效率影响成为研究重点。

孙震借助经济学经典概念,深入分析了资本化与商品化在效率上的差异。他认为,理论上商品化交易通过固定租金的方式,能够激励使用者努力程度最大化,从而实现更高的社会总产出。资本化交易由于存在收益分成机制,会因激励扭曲导致使用者减少努力投入,从而降低整体效率。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何现实中数据交易却更广泛的以资本化而非商品化的形式出现呢?是否可以提出一些机制,来促进商品化交易的开展?

孙震和合作者一起,通过强化学习算法(Q-Learning)来模拟垄断数据分发者与异质性使用者的重复博弈,以探索不同条件下的资本化与商品化交易效率。通过巧妙的刻画数据市场的特征,并进行模拟交易,结果显示,当交易双方关注长期收益时,商品化交易能产生高于资本化交易的社会福利,且能够接近理论的最优水平;而当双方对未来收益的重视程度降低,更注重短期收益时,资本化交易能实现更广泛的稳定交易,其平均社会福利高于商品化交易。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尽管商品化交易对生产行为的扭曲较小,但其“先支付后使用”的模式可能诱发分发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在双方不重视长期收益时,交易难以达成。

基于模拟结果,孙震提出引入有限责任约束机制,即数据使用者只需承担其使用数据后的实际产出责任,以避免高定价导致的交易障碍,限制商品化交易中使用者的支付不超过其最终收益。引入有限责任机制后,模拟结果显示商品化交易在所有异质性使用者中实现的平均社会福利显著优于资本化交易。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孙震与现场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

本场讲座系永利官网2024年《社科大讲堂》第五讲,由永利官网社会科学学院李红军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孙震,永利官网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和创新经济学。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Research Policy,《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际国内一流期刊上。现担任永利官网社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创新”专委会秘书长,《数智经济研究》执行主编(筹),《科学学研究》首届青年编委。